关于恒达

你的位置:恒达注册 > 关于恒达 > 《基督山伯爵》:人类的智慧包含在等待和希望中,最高贵的复仇是宽恕

《基督山伯爵》:人类的智慧包含在等待和希望中,最高贵的复仇是宽恕

发布日期:2024-08-25 15:28    点击次数:98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作家亚历山大·大仲马的一部著名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44年至1845年间。这本书一百多年来一直极受人们的推崇。19世纪的小说依然可以在豆瓣有12万+的评价,并且被打出9.1的高分,可见其巨大的艺术魅力。

这部小说以情节离奇见长,堪称越狱类小说的鼻祖,小说的主人公唐泰斯无辜遭到陷害,在恐怖的冤狱中依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冷静的头脑让他牢牢地抓住逃狱的机会,并意外获得一笔富可敌国的财富,靠着这笔财富,变身为基督山伯爵的唐泰斯设计了一个非常华丽而隐秘的复仇计划,计划成功了,而唐泰斯的精神却陷入了迷茫。

在这部小说中,给人最大的启示莫过于这两点:什么样的信念能帮助一个人度过巨大的磨难,什么才能真正治愈刻骨的仇恨。

01

人类一切的智慧都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等待和希望。

在《基督山伯爵》中,唐泰斯的命运转折点之一便是他从暗无天日的监狱中成功逃脱。

这个过程充满了悬念与传奇色彩,而支撑他走过这段艰难岁月的精神支柱正是“等待和希望”。

他要等待机会从监狱逃走,他希望了解真相,惩罚坏蛋并重新开始生活。

他不停地偷偷挖洞,希望挖到出口逃生,结果却挖进了一位法利亚长老的监牢里。

这位博学多才的囚犯成了唐泰斯的精神导师。他教会了唐泰斯如何在困境中保持冷静与耐心,学会在黑暗中发现机遇,积蓄力量。

从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来看,唐泰斯的等待过程其实是在压抑状态下积蓄心理能量的过程,而希望则如同“未来导向”的心理防御机制,使他在困境中保持心理平衡,找到了内心的动力源泉。

在小说的情节中,唐泰斯把出狱并找到法利亚所说的宝藏作为他强大的心理目标,钱能让他有机会逆风翻盘,最重要的是他可以用这笔钱帮助自己找到事情的真相,并让害他的人付出代价。

尼采说:“知道为什么而活就能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由于强烈的渴望、极强的求生欲和目标感,让唐泰斯能在长期非人的监狱生活中依然可以头脑冷静,心思缜密,富有耐心,能够忍受任何生活的苦难。

这种稳定的心态也让他的智商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在精心策划下,他终于以装死的方式,成功地被当作法利亚的尸体扔进大海,逃离了监狱。

作为一个水手,他以顽强的意志,从大海中逃生。

不论处在何种困境之下,只要有恒久的等待和不灭的希望,就能在逆境中发掘智慧,寻得出路,实现自我救赎与转变。

02

再华丽的复仇也无法让人心情平静,放弃仇恨,宽恕仇人,才是对自己最大的救赎。

复仇的炽热火焰给予唐泰斯巨大的精神力量,他凭借智慧和顽强的生命力成功逃出监狱并且找到了财宝,他以基督山伯爵的身份了开启了一项极为华丽而隐秘的复仇计划。

在这个完美的计划中,他的确做到了利用人性的弱点,不用自己亲自动手,就让所有陷害他的人一个个名誉扫地、家破人亡,但复仇行动也让很多无辜的人受到了牵连和伤害。

复仇成功了,但并不象最初他所期望的那样,为自己带来内心的平静与安宁。相反,复仇更象一个深不见底的漩涡,将他卷入了更深的精神困境之中。

当唐泰斯与昔日恋人梅塞苔丝告别的时候,他的迷茫感达到了极致。

他这样对自己说:

“我没把过去看清楚,难道我所确定的目标竟是一个荒谬的目标!难道我这十年都走错了路!往事就如同旅途的景色,随着岁月的流逝,是会在记忆中淡忘的。我现在的情形,就好比那些在梦中受伤的人,他们看到了伤口也感到了疼痛,可就是想不起自己曾经也受过伤。”

从情绪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仇恨是一种强烈的负面情绪,当个体经历伤害事件后产生仇恨时,身体会处于一种应激状态,引发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反应,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焦虑情绪增加等。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会对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损害。

唐泰斯的复仇行动,表面上看的确惩罚了不公和背叛,但也深度唤醒了仇恨曾给他带来的痛苦记忆,就象亲手扒开已经快愈合的伤口再向其中撒盐一样,报复别人的同时也惩罚了自己。

培根说:“一个念念不忘旧仇的人,他的伤口将永远难以愈合。”

罗素在《幸福之路》中对仇恨做了如下的描述:

“人们往往无知地为仇恨所驱动,真正的目的就是毁掉自己仇恨的东西,仇恨只是一种粗暴的乐趣,有时还很强烈,但它少有深层的慰藉,你要杀死你的敌人,他死了,你的使命也结束了,胜利的快感很快也就消失了。”

仇恨归根结底只是一种心理情绪,如果一种情绪对自己是有利的,当然有理由将其内化为积极体验,反复咀嚼让自己感受到更多的幸福。仇恨则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情绪,报仇的过程只会强化仇恨,报仇成功了胜利的快感也会很快消失,还可能引发更多的仇恨,让自己在仇恨的循环中无法自拔。

最高贵的复仇是宽恕。宽恕别人就是放过自己。

美国心理学家恩莱特认为宽恕是一种应对伤害和冲突的积极心理策略。当我们宽恕他人时,内心的愤怒、怨恨等情绪会逐渐得到缓解。从生理角度看,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和激素水平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生理变化会促进了心理上的放松和舒适感。

选择宽恕也是一种高尚的行为,它能给人带来一种道德上的优越感和高尚感。在心理层面,这种高尚感可以补偿因受到伤害而产生的心理损失。

著名的黑人政治家曼德拉曾说:

“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

唐泰斯最终选择了宽恕,这一转变标志着他精神上的重生。

他对害他入狱的最后一个仇人,昔日的同事唐格拉尔说:

“你的生命是安全的;你的那两个同伙运气就没这么好了,现在,你可以好好地吃一顿;今晚你是我的客人。”

他放下了过去的恩怨,找到了心灵的自由,因为宽恕不仅给了他人机会,更让自己挣脱了内心的枷锁。